数据是最好的说明:2020年全区化纤纺织总产值达850亿元,区内实际化纤产能超过500万吨,占全国化纤总产量的近10%。一个县(市、区)的化纤抢占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产量,足以可见萧山化纤产业的实力之强。
制图/俞钦洋
如今,萧山的化纤产业又有了新的进阶之路。在日前萧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化纤产业再次站到了聚光灯下——明确新材料是萧山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中先进纺织化纤材料行业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明晰了3条产业链:纤维新材料产业链、高端功能性材料产业链和国际结算(石化材料)产业链。
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在世界级舞台竞技的当下,萧山新材料产业链这张“王牌”如何破圈,如何重塑?萧山化纤产业又该如何进阶?
破圈——从钱塘江南岸到登上世界舞台,“链主”企业引领全产业链发展
一条产业链的发展与壮大,“链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萧山正形成链主企业引领、生态企业集聚的融通协作发展格局,携手打造新材料世界级产业集群。
曾经的鱼山岛,只是舟山群岛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岛,像千岛湖水库中的小岛一样耸立在海洋之上,只在岛屿边缘地带才有稍微平坦的陆地。2014年,在国务院提出“国家规划确定的石化基地炼化一体化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的背景下,为解决PX原料紧缺问题,由荣盛控股的浙石化投资建设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应运而生,一座绿色石化城在鱼山岛上崛起。
经过短短五年时间,项目就完成了从立项、开山、填海、设计、建设到一期投产的过程,成为我国大型投资项目审批、建设最快的项目。就在今年年初,二期也已全面投产。
浙石化项目不仅是目前世界上投资最大的单体炼化一体化项目,也是国内迄今为止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说起这一项目,荣盛集团董事长李水荣兴致勃发:“单一基地,一次性统筹规划4000万吨/年产规模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是比较罕见的。我们4000万吨/年产规模,不仅仅包括炼油,还包括芳烃、烯烃,是全方位的。光做炼油,很多副产品就浪费掉了,利用率不到90%。我们实行芳烃烯烃一体化后,利用率能达到98%。”
一时间,身为民营企业的荣盛集团,涉足炼化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业内人士指出,就聚酯链而言,从资金、技术、准入等各方面壁垒来看,核心竞争力仍是在上游,而上游的关键是规模化、一体化;上游成本下降最终不会只让利给某个单一环节,再平衡后是我国纺织产业整体核心竞争力的长效提升,和全球贸易体系中定价权的掌控。
从涤纶布起家的荣盛,走出了一条产业链不断向上之路。1993年涉足涤纶加弹业务,1998年涉足涤纶纺丝业务,2002年建成聚酯项目,2005年第一条民营PTA线投产,公司进入PTA领域,随后依托三大基地不断扩产;2015年中金石化芳烃项目投产,成为首个打通“对二甲苯-PTA-聚酯-纺丝-加弹”全产业链的民营企业;同年,集团控股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2017年,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获批,进入全面建设阶段;2017年9月,浙石化与浙能集团合作参股浙江石油成立,着手布局成品油等主要产品销售网络……
织布—加弹—切片纺—聚酯直纺—PTA—芳烃(PX)—炼油,这七次转型让荣盛在中国纺织版图上留下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亮丽转身,更让荣盛成了中国纺织业的浙江样板。延伸产业链、投放新产能,企业体量持续攀升,营收也在疫情之下实现令人瞠目的“链式跃升”。
同样作为行业“领头羊”的恒逸集团,发展道路极为相似——上游产业链扩张+下游并购+智能改造升级。
借助恒逸文莱PMB项目,恒逸往上游突破发展到炼化板块,它的投产意味着恒逸打通了整个石化化纤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其中蕴含的产业能量堪比再造一个“新恒逸”,提高了在经济波动时抵御周期波动风险的能力。
在产业链向上延伸的同时,做强产业链上,恒逸走出“并购”之路。近年来,恒逸集团利用在资本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相继对原红剑、原龙腾化纤、原明辉化纤等进行收购和重启,加速在聚酯板块的规模扩张和整体布局。通过系列收购,目前恒逸集团的聚酯年产能和DTY的产能都大大增强。
从荣盛和恒逸两大化纤产业“大鳄”可以看到,其在积累原始资本,进行大规模扩张后,占据了相关产业制高点,深度影响行业走势。“它们积极向产业链上延伸,在夯实自身实力的同时,使产业链更趋完备,为萧山化纤产业争取到了更多机遇与空间。”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组数据最有说服力:“十三五”末,全区化纤制造产值达442.04亿元,化纤及纺织服装总产值则高达850.26亿元,是全区产值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集群。
跃升——从差异化发展到创新式打造,优化升级打通全产业链
产业链的跃升,不仅仅需要“链主”的引领与示范,更需要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发力,以“世界级”为共同目标,不断创新优化,创建全产业链生态。
在益农镇信益线与益马公路交界处,一座高约12米的红色铸铜雕塑引人注目。雕塑造型别致,主体以红色为基底,形状若一条灵动飘逸的丝线,代表着纤维纺丝,大理石六角底座上写着“益农毛纺走向世界”八个大字。
雕塑旁竖立着一座高大的彩色电子屏,满满的“时髦感”让益农新材料科技园成功“出圈”。园内“卧虎藏龙”,涵盖了逸宸化纤、慧意毛纺、汇德科技等15家规上企业、近60家小微企业。目前,园区产业单元规上企业主要以化纤纺织为主导产业,重点集聚在纺织装备、化学纤维、坯布、面料等产业链环节。
“由于处在化纤、印染两大环节中间,因此需要抓住承上启下的产业链发展机遇,在两大环节中间布局,进一步强化自身实力和优势。”益农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产业规划,地处杭绍两地四大国家级、省级重点产业平台的“功能链接区”,具有较好产业发展区位的益农新材料科技园,规划面积1650亩,将提升在区域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势,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纺织新材料产业园。
参差不齐的上下游企业能否共生共荣,也在影响产业链的竞争力走向。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不足、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不足,是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龙头企业拉链、优势企业牵引、政企联动整合互补资源……身处在“旋涡”中心的萧山化纤纺织企业也早已意识到了“危机”,不能再啃原先的“老本”,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一些围绕创新链和价值链布局产业链的新趋势,正同步产生。
“瞄准产品差异化竞争策略,在新材料的研发上,我们更注重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如可以持续释放负氧离子的窗帘,绒毛永不倒伏的毛毯,更环保更安全的免染、阻燃材料系列等,这样也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一家化纤企业负责人表示,化纤纺织是萧绍地区优势传统产业,萧山聚焦新材料打造产业链,让他们有了更多底气和信心。
作为萧山涉足功能性纤维较早的企业之一,浙江东华纤维制造有限公司一直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化纤产业发展的黄金时间,对人才知识的储备、上下游产业的紧密度要求较高,导致了萧山化纤产业虽然规模体量很大,但差别化、功能化纤维总量不大。受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的约束,依靠规模扩张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技术含量是唯一方向。”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创新不仅在产品上,更在智能化投入中。走进逸暻化纤的纺丝车间,一台台排列整齐的智能设备正在紧张作业,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近年来,逸暻化纤斥巨资启动智能改造,用工成本大大下降,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可以精准找出生产上的问题,及时发现解决。”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让“老树”开出“新花”,智能制造是萧山化纤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之一。近年来,萧山通过“搭平台、育人才、聚服务、促保障”,进一步丰富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技术能力、专业人才、服务资源和资金要素供给。以头部企业示范、中间企业带动为路径,推动全区传统化纤纺织企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
重塑——从依靠传统到重构价值链,新材料产业迈向更高更强
一季度产值6亿元,同比增长60%,全年预计产值28亿元,在经济大环境整体不够理想的情况下,位于萧山南河上镇的科百特贴出的“榜单”显得格外耀眼。
走进杭州新材料产业园,很多慕名而来的人显然都奔着园区明星企业科百特创造的那一层“膜”而去,在新冠疫情下,科百特的过滤膜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有了爆发式增长,被誉为“膜界华为”,特别在生物制药和半导体两大领域里,科百特正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
短短几年时间,科百特在河上的大学生数量从3人增加到2020年底的2000余人,2021年,它的亩均税收位居全区第一,达到110万元/亩,成为萧山制造业闪亮的“黑马”。
这样的“鲶鱼效应”还在持续不断中。
在新材料产业链中,除了“强链”萧山传统的纤维产业链,在高端功能性材料产业链上,同样动作频频。萧山正紧抓国产替代时代机遇,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需求,重点聚焦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材料、高端膜材料等领域,发挥对下游关键产业的延链、强链、补链作用,完善我区集成电路、新能源、生命健康等产业配套。
一个产业链不断延伸与强化,除了产业链上各企业努力之外,政府的态度与支持也至关重要。“中国化纤产业好比‘中国乒乓球’,随便一个县级产的产品都能拿出去比划比划。但现状往往是,有些地方不喜欢打乒乓球,而去踢足球。”看似一句玩笑话,道出了我国某些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怪象”。值得庆幸的是,萧山政府懂得做强优势产业、打好“乒乓球”的重要性。
从《萧山区打造新制造中心行动方案(2020-2025年)》,到《萧山区“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再到新鲜出炉的《关于萧山区深入实施精准打造产业链计划的意见》,萧山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路径愈加明晰,可见其在萧山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增长性。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萧山具备良好的纤维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头部化纤企业已形成炼化一体化发展,为区内纤维新材料的发展提供原料保证,虽然仍存在常规纤维比重偏高、创新发展能力偏弱、企业数字化转型偏缓、国际知名品牌偏少等问题,但萧山正在努力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纤维新材料产业正当其时。
未来几年,萧山也将瞄准培育打造纤维新材料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体战略目标,牢牢抓住全球新一轮纤维新材料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放大现有化纤产业基础优势,充分借鉴行业内企业转型经验,借助区位、政策、产业、平台及人才等优势和机遇,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数字化和绿色化改造,加快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形成总部基地辐射效应,着力形成全省现代纺织标志性产业链核心承载区、全国纤维新材料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区、全球纤维新材料总部企业知名集聚区。
来源 | 萧山日报、化纤邦
编辑 | 化纤邦,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系转载,且已经注明来源,仅为交流学习,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观点,转载文章均已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或者不愿意转载,请留言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